长江三峡地区百越族人的分支夔越、僚、廷等少数民族实行"悬棺葬"。据统计,我国南方广地面区都有悬棺葬的习俗,时间包括从商周到明清两千多年。 "悬棺葬"就是利用木桩或自然岩缝把棺木悬置在悬崖峭壁之上,或者把棺木放在自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之中的一种葬法。悬棺的形制主要有船形的和长方形的两种。悬棺隐身在云雾缭绕的峭壁上,布满了神奇的色彩。 置棺于绝崖,悬棺葬要耗费很大的人力、物力,是什么观念支配了人们的意志呢?比较基本的看法是: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恒久山行水处,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,也在他们的观念意识中得到折射的反应。悬棺一般放在靠山临水的位置,棺形也有作舟形的。这证明亡灵对山水的依恋和寄托之情。至于把棺木放得很高,虽然有有利的因素:高处可以防潮保尸,可以防备人或兽的侵扰等。但是,其中观念的成份还是主要的。 唐代张族鸟《朝野佥载》说五溪蛮怙恃死后,置棺木"弥高者以为至孝",以至形成争相高挂棺木的习俗。元代李京《云南志略》载土僚人死后,悬棺以"先坠为吉"。千仞绝壁上的悬棺真是使人难以想像,昔人是怎么把它们安排上去的?试想这一定需要难度很大的高空运送和营造技术,这个题目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弄清楚。 |